起步软件技术论坛-X3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2|回复: 2

【重要】[color=red]强烈建议关掉超线程!!![/color]**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2 10: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大家参考
http://www.itdoor.net/pages/93,34404,1,1132723635.html

超线程重大缺陷!降低服务器性能

更新时间:05年11月23日 作者:Itdoor/zee  编辑:zomer


    近日有开发人员声称,Intel的超线程技术会降低服务器的性能。

    在安装了SQL Server和Citrix Terminal Server的服务器上,当主板上打开超线程(Hyperthreading)的时候,如果系统的负载比较高,那么超线程技术会见降低性能,而关闭超线程技术后性能又会恢复正常。

    根据英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称 :“已经有很多用户抱怨超线程技术会影响服务器性能,同时使用最新的SQL Server 2005的用户也报告了同样的问题。

    有技术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线程运行时,系统线程会同时清空磁盘高速缓存。在使用超线程技术的情况下,两个逻辑处理器将共享L1 和 L2 caches,这将可能降低L1和L2 caches的性能。cache的作用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在系统内存和CPU间设立一个高速缓存区,存储近期用过的数据。由于使用了超线程技术,当多个线程分别使用不同的系统内存时,那些共享的缓存并不能顺应这种变化,这也是造成系统性能降低的原因。

   另外,据悉这种问题只会出现在这种多线程技术上,而真正的双核处理器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IBM方面已经建议用户在使用服务器时关闭超线程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0: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pw.com.cn/Article/2005-11/20051124100141734106.Htm

英特尔超线程应用于服务器后问题多  


--------------------------------------------------------------------------------

2005年11月24日  eNet硅谷动力  王飞



     【eNet硅谷动力消息】英特尔公司用以提高其处理器性能的超线程技术受到业内某些技术专家的指责,因为使用了超线程技术处理器的服务器性能出现了许多问题。
  业内某些技术专家提出,在SQL Server服务器和Citrix终端服务器环境下,启用了英特尔超线程技术的主板在大负荷运行状态下表现出性能的显著降低。 他们同时指出,如果禁用超线程技术,性能立即就会恢复到预期的水平。
  英国会计专业软件商Lakeview Computers公司的技术总监Peter Ibbotson说:“我们的许多客户都提出了投诉,称在运行Citrix终端服务器并且在相同的机器上运行我们的软件时,系统性能比预期的要差很多。”
  “我们之前一直合作得很好,对服务器系统非常满意;但是当我们启用超线程功能进行测试时,我们发现主板开始出现问题。 当我们禁用超线程功能时,系统性能就恢复正常了。”Ibbotson补充说。
  使用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可以同时运行多种不同的代码。 英特尔公司称其超线程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芯片性能,使用了超线程技术的中央处理器在相同的时间内处理的信息量是未使用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处理的信息量的两倍。
  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 2005开发工作人员Slava Ocks在这个月的早一些时候在某博客上发文通报了类似的问题。
  Ocks写道:“我们的客户在高端超线程硬件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他们注意到在某些情况下,当SQL Server被加载了大负荷时,处理器资源使用率就会显著增加,但是SQL Server的性能反而会下降。”
  Ocks随后详细描述了一些证明这个现象的测试情况。 在那种情况下,清除磁盘高速缓冲存储器阻滞的系统线程同时也作为工作线程在运行。 Ocks写道:“逻辑处理器利用英特尔公司的超线程技术将L1和L2高速缓存平均分配。正如你想的那样,这么做可能会损坏L1和L2高速缓存。”
  芯片缓存的用途是通过保留最近访问的数据的副本,以便不需重新读取主系统内存就可以再次访问这些数据,以此来加快系统运算速度。 据分析师Ocks和Ibbotson分析,虽然超线程访问的是存储器中的不同部分,但是它们是被芯片利用超线程技术同时处理的,共享高速缓存器无法满足它们的替代需求,因此性能就显著降低了。
  Ibbotson说:“这真是讽刺。” “英特尔公司一直将超线程技术作为提高多线程系统性能的重要技术出售。SQL Server就是一种增强了线程的服务器,但是它的性能却因超线程技术而降低。实际上,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启用超线程功能的服务器软件可以提高性能。我们建议用户们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Citrix和我们的软件时禁用超线程功能。”
  英特尔公司发言人Scott McLaughlin在星期一说超线程技术在大部分的标准检查程序上都运行良好。 他说:“英特尔公司已经弄清楚了它的利弊。”
  在今年早一些时候,曾经有报告称英特尔超线程技术中存在一个安全漏洞,尽管各线程彼此并没有办法进入对方的存储空间,但是每条线程却可以通过共享高速缓存器彼此查找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eareyes.com.cn/2/lib/200511/21/20051121396.htm

开发商说超线程技术影响服务器性能

〖转载〗小熊在线-yangxin  北京 2005年11月21日20:46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文章简介]阅读 . 人次
Intel公司说超线程技术的性能优势当出现多线程的软件时将会很好的显现出来,但是如今在一些情况下却出现了对立的情况…… (1135 字)

  
  Intel公司说超线程技术的性能优势当出现多线程的软件时将会很好的显现出来,但是如今在一些情况下却出现了对立的情况。Intel的超线程技术在服务器性能问题上受到指责。

  在IT业界报告出来的消息看,如果在服务器上安装了SQL Server和Citrix Terminal Server两个,在具有超线程功能的主板上运行,可以看到因为高负载造成的明显的性能的降低,禁止掉超线程技术可以使性能有所回升。

  UK accounting软件公司Lakeview Computers的技术总监Peter lbbotson说,他们的客户抱怨说在同一机器上运行Citrix Terminal Server和他们的软件时性能要比预想的差得多。lbbotson补充说,在过去当我们为了测试而打开超线程功能感觉非常的好,因为我们发现主板达到了以前到不了的性能上,当我们禁止超线程技术时,性能又回复到正常状态下的性能。

  超线程技术允许一个处理器的不同部分在同一时间运行不同的代码,Intel宣称说这样的做法能够提高芯片的性能,允许一块CPU能够处理没有超线程技术时的两倍的信息。

  在Microsoft公司中开发SQL Server 2005的研发人员Slava Ocks在这个月刚开始的时候在blog中也汇报了类似的问题。Ocks写到,他们的客户也在高端的具有多线程功能的硬件中发现了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在一些情况下高负载使得SQL Server CPU利用率迅速增长但是SQL Server的性能反而下降了。

  Ocks然后就非常细致的测试了这个问题,就是当一个工作线程在运行的时候,同时系统线程在清空磁盘cache存储器里面的区域。他说,Intel的超线程技术情况下,逻辑处理器共享L1 & L2 cache,所以你能够猜测该行为会清空L1 & L2 cache,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得应用程序的性能变差。

  芯片上的cache的存在是为了通过保存最近访问的数据来提高运行的速度,这样就可以不用去访问主存储器,访问主存储器相比之下要慢很多。在cache中不同的线程访问不同的部分,但是由于芯片的超线程技术使得这个区域被同时处理,而共享的cache不能够跟上他们各自的要求,这样性能就有了急剧的降低。

  lbbotson说这非常的讽刺,Intel卖超线程技术,认为它能够带给高度线程化的软件很大的性能提高,SQL Server是十分线程敏感的,但是它却深受其害。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具有超线程技术的服务器软件有什么性能的提高,反而我们建议用户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Citrix和我们的程序的时候禁止掉该功能。

  在发表该新闻的时候Intel没有就该新闻作出任何评价。今年早些时候,Intel的超线程技术也暴露出有安全泄漏的问题,虽然各个线程不能够访问到其他线程的内存空间,但是通过共享的cache,线程可以获得其他线程的信息。

  其实超线程当然不是万能的,特殊的情况下肯定会影响性能,只是,软件怎么才能避免这些情况,怎么才能更好的利用超线程,这些才是最关键的。而且,对多处理器优化的软件并不一定对超线程有帮助,有的时候有坏处也是有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Justep Inc.

GMT+8, 2025-2-5 17:40 , Processed in 0.0386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